【全国】 集团简介 关注我们
帮学院 商标分类表-2024尼斯分类 知识产权交易

快帮集团

首页 > Bang资讯 > 不甘、迷茫与痴迷,创业失败后,他们在寻找什么?

不甘、迷茫与痴迷,创业失败后,他们在寻找什么?

快帮集团  2017-03-16

2016年,寒潮汹涌。

a1.jpg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月,共有1390家创业公司关闭。创业最疯狂的那几年,少数成功者被冲至浪潮顶端,受万众瞩目。而被人们忽视的,是那些曾全力追赶浪潮,最后仍被浪潮吞噬的“失败者”们,他们沉默得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


最近,我们惊讶地发现,过去两年里,曾经有980名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招聘网站上寻找过新的工作机会,而“太累了”、“心寒了”、“年纪大了”这些词是从结束创业后的他们口中听到最多的话。

如果说创业的开始像一场赌博,那么创业的过程就像吸食鸦片。在这个房价与物价齐飞,中产阶级也如履薄冰般在大城市活着的时代,创业似乎是他们实现财务自由与梦想最快的一种方式,也是许多人精神上的一剂鸦片,好像只要还在创业,那些关于未来的美好幻象就永远不会消失。


但泡沫破碎后总要归于现实,双脚踩在坚实的土地上,才能在这个世界得以生存。


重新出发的过程中,创业的这段经历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的内心深处又在寻找些什么?


当我们走近这些连续创业后寻找新机会的创业者们,才知道创业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意味着什么。


一、创业的初心:财务自由还是自我成就?


大多数人创业想法的萌生,是在年轻之时赶上了移动互联的风口,按耐不住内心躁动的因子决定放手一搏。而创业的初心则有现实与理想两种版本,现实版是为了公司上市,从而实现财务自由;理想版则是为了成就自我,影响他人。


有着6年创业经验的小金显然是前者。6年时间里,他先后担任了两家游戏公司的创始人,回想当初放弃大厂稳定的工作收入,一头扎进创业浪潮的原因时,小金给出的答案毫不遮掩:“当时年轻,创业就是冲着上市去的。创业除了理想和情怀,财务自由和经济收入也不可忽视。如果纯粹为了理想和情怀,为什么不去做NGO ?”末了他补充到:“单纯抱着这种想法创业的人,投资人可能也不敢把钱投给你,因为做公司还是要考虑收益的,投资没有回报怎么办?”


生在南方的小金身上有一股实干企业家的务实精神,做事情讲究经济效益和回报率。所以虽然两家创业公司自己都全力付出过心血:从起步阶段自掏启动资金;到一次失误导致数据丢失,一切从零开始;再到第一款游戏上线后电影般的镜头语言震撼业内...创业的往事说起来历历在目,最终两家公司却都以被收购告终,小金也从中收获了远超个人预期的经济收入。


这是以财务自由为目标的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获得回报的案例。但并不是每一个想靠创业获取财务自由的人都会如此幸运。


小李就是那个在通往财务自由的创业路上栽了跟斗的人。


大学毕业后在某BAT大厂仅工作半年就离开的小李,加入了大学同学创办的一家创业公司。虽然薪资待遇远不及大厂,但是用小李自己的话来说:“做得很开心,并且可以感觉到公司在我们的努力下飞速成长。”


或许是同学公司的顺利发展给了自己创业的信心,一次北上出差后,小李看到了移动社交的发展趋势,在做过一番市场调研后就找来了自己在阿里工作的同学商量创业,作为法人正式注册了公司。

一开始几个合伙人凑钱开发了3款同城社交产品,市场表现均不温不火,用户量也始终上不去。半年后,合伙人决定撤资,几款产品就这样不了了之。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小李决定转型做外包,为一些初创公司提供产品、设计、策划类服务。就这样又过了3年,到了2015年,O2O的火热让他们再次看到了好的创业方向,他们决定再次转型做一款在线教育类O2O产品。


正是这款产品让小李在创业路上栽了跟斗。


产品本身没什么问题,不仅赢来了创业以来最高的用户量和关注度,还在业内得到了一些奖项的肯定,但O2O模式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就从热门走向了衰落。在2016年所有倒闭的创业公司中,以本地生活和电子商务为主的O2O成了重灾区。


对融资市场过于乐观的小李团队,也正是在2016年年末因资金链断裂,正式宣布破产。作为公司法人,创业5年,而立之年的小李,背负起了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负债。


是的,创业是实现财务自由最快的方式之一,但收益快也意味着风险高,创业的每一步都步步惊心,小金和小李就是两个鲜明的对比。


而对于那些不以财务自由为创业目标的创业者来说,他们对「财务自由」充满了疑惑。


“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才叫财务自由呢?是天天躺在家里不用上班也能赚钱吗?那又有什么意思呢?”谈及财务自由,今年32岁,有过3段曲折创业经历的小杨反问道。他说自己现在财务挺自由的,从小家庭条件优渥,且很早就在深圳买房成家的他之所以选择创业,更多是为了成就自我。


对此,他举了个自己的例子:毕业后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由于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日常的工作任务对自己来说已无挑战,他便利用业余时间,花两个晚上帮公司某个和自己并不相关的部门,开发出了一款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的测试软件。这件事情当时在公司被传为佳话,并且直到现在,那家公司还将小杨的这套工具稍作改良推广到了全国。


“这是一件比我赚了多少钱更有成就感的事情。”小杨说,“做成一件事情,并且这件事情能够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价值,同时还能从这件事情上赚到一点钱,才是我创业的终极目标。”


创业4年多,第一次创业小杨亏了30万,第二次创业作为公司的技术合伙人,每月领着1万元的工资,财务上不仅没自由反倒降低了生活质量。在第三家公司虽然当着技术合伙人,却连招人的话语权都没有,每天如坐针毡。虽然创业的经历给小杨带来了一些经验的积累,但距离成就自我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同样,毕业后在日本工作2年后回国创业的殷实对“创业成功”也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产品得到市场肯定,把公司至少做到B轮规模。


物质上比较随意的殷实天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毕业后,不愿过循规蹈矩、一眼能看到尽头的生活的他不想成为一个按时上下班敲代码的程序员,工作中的“参与感”对他来说很重要,这决定了他无法在一家稳定的大企业安安静静地做一颗螺丝钉,按照等级指示去做事。所以即使连续3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他还是想去一家创业公司担任类似“合伙人”的角色。他承认创业这件事情会上瘾,源头来自对证明自我价值的迫切渴望。


所以创业究竟是为了财务自由还是成就自我?不论抱着怎么的初衷开始,途中总会遇到相似的困难,结局也往往殊途同归。


二、创业的难题:人与资金,压倒创业者的两座大山


36Kr曾经做过一项和创业者相关的调查,调查显示最让创业者焦虑的事情是“账上就快没钱了”。这也是此次采访的几位创业者曾经焦虑过的事情。


 (图片来自36Kr)


没钱有多种原因,要么是融资能力不到位,要么是产品项目确实不行,要么是前期烧钱过猛等等。

创业之初的小杨,拉着身边5位同事朋友,共同凑齐50万元就决定开始做游戏。“那时还是太年轻没经验,甚至不知道有投资人这回事。我们预估做出第一款游戏大概要30万,当时凑齐50万就觉得肯定够了,不需要再找投资人。”


他们的第一款游戏走的是付费道具的盈利模式,第一款游戏确实花了30万,玩的用户也很多,但由于团队对玩家的心理揣摩不到位,迟迟没有用户购买道具。开发完第一款游戏后,公司现金流吃紧,没有余钱再去开发第二款游戏。


“那时广州正好有一个游戏领域的投资人大会,我们团队的2名成员就提前准备好游戏 Demo 和 PPT ,去广州呆了两天。”说到这里,小杨长长地叹了口气,才继续透露出那段心酸史:“2天时间里我们见了50多个投资人,每家至少30分钟,聊得口干舌燥,矿泉水喝了无数瓶,中午就蹲在马路牙子上吃盒饭。但投资人一般就问3个问题:你之前做什么的?你有做游戏的经验吗?创始人里有没有腾讯出来的?”


小杨的团队成员几乎都出自他的前公司——深圳某知名硬件生产商,团队里既没人做过游戏,也没有腾讯背景的人。当初创业只是凭着一伙人对游戏的热爱就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创业并非仅凭一腔热血就能成功。


那次投资大会几个人失望而归,回去之后团队就因资金问题解散了。几个合伙人清算了资产、各回各家。后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小杨都处在休息和迷茫的状态中。


“一直在回顾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如果还有机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小杨说,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当时还是以大学生做课题的心态在创业,还是太没经验了,连融资这回事都不知道,完全不在路上。”


如果说小杨的初次创业是因为缺乏经验,没有及时融资而走向失败,那么前面提到的创业失败后负债百万的小李,则是由于对融资市场过于乐观且前期烧钱过猛而走向悲剧。


“2015年初我们刚开始创业时,资本市场表现很好,大家都觉得拿到融资应该不难。没想到2015年下半年开始 O2O 融资遇冷,所有 O2O 项目加起来一共才拿到9到10亿的融资,再加上 O2O 模式本身薄利,所以后来也一直在亏损。”


小李说,“前期大家都觉得低价烧钱没关系,还可以通过后期的融资补回来,这是很致命的一个错误。”


一味烧钱补贴而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是大部分 O2O 企业在寒冬中死去的原因。而资金的不合理使用更使得2016年的诸多创业公司,不是在找钱,就是在找钱的路上。


A 轮死是一个预言般的魔咒。果断的人及时抓住机会找到资金充足的靠山,卖掉公司全身而退,比如两家公司都被成功收购的小金。更多的是那些犹豫不决想继续支撑下去的人,在公司倒闭后回想起曾经一闪而过的机会时,难免留下一丝悔意,比如曾经有机会卖掉公司而选择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小李。


但即使资金到位,一家创业公司想生存下来还要接受多方面的挑战。


其中遇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是除资金以外,第二重要的部分。


而这却是让连续创业的小杨最感心寒的事。前阵子,朋友圈疯转的《虽然老公一毛钱股份也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创业合伙人,在公司上市后被 CEO 扫地出局,股权分文未拿的故事。


小杨说他很理解那篇文章中主人公的感受。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牺牲无数个周末在公司996,小杨说他陪着第二家公司的 CEO 开发了不下5款游戏,作为技术合伙人既要管理公司十几名技术,还要花70%的精力写代码,最后却因承诺的期权未兑现的原因心寒离开。


“那时刚好在第二家公司做满一年,按照合同规定我可以行权了,但 CEO 以种种理由推迟给我行权,一拖再拖。”


第二家公司是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前同事推荐给他的某个做游戏的前 BAT 高管创办的,当时公司已有天使轮投资,就缺技术合伙人。创业之心不死的小杨便顺理成章地加入了。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也算一起经历了起起落落,虽然最后走上了资金吃紧的老路,但小杨本准备陪着他坚持下去,没想到期权这件事情让他彻底心寒,再加上创业一年确实太累,他最终决定放弃所有期权、股权离开,不再陪 CEO 冒险。


同样的情况殷实也有体会:最初朋友找到自己回国创业时,曾口头承诺过期权。当时年轻又重义气的殷实由于信任朋友,便没有将期权落实到纸上。等后来再去提这件事情时,朋友找各种借口打起了“太极”,最后直到创业项目被停掉,期权也没有落实。


殷实把这段经历归结为“当时太单纯”,现在他已经不会接受口头承诺的期权。


小杨就没这么幸运了,他第二次踏进了同一条“河流”。


离开第二家公司后,小杨在休息期间又目睹了一位创业朋友的失败:那是一家公司完全由投资人持股,CEO 只占2%股份的创业项目,最终被投资人左右,以失败告终。这使小杨充分意识到:一家创业公司想要成功,合理的股权利益分配、合适的投资人与创业合伙人缺一不可。


带着这个理念,不甘心的小杨还想再参与一次创业,便来到了现在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根据前几次创业的经验,提前考察好合伙人、资金和团队的小杨觉得这次应该来对了地方。


但进去之后才发现哪哪都和面试时了解到的情况不一样:公司的投资人虽然有钱,却并不是不差钱的主;创始团队徒有光鲜背景,做事情却是传统思维;由于自己是后来加入的,得不到信任的他在团队中全无话语权。不仅如此,期权也迟迟不能落实,甚至连期权合同都没签。


小杨再一次在电话那头发出长长的叹息,一阵沉默之后,他说:“现在在公司,每天如坐针毡。老板不信任我,我连招一个自己喜欢的工程师进来的权利都没有。”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小杨陷入了迷茫。他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凭着之前总结出的经验选择的加入这家公司,为何还是掉进了坑中。


“后来我发现,创业本质上是和一伙志同道合的人做成一件事,所以合适的人非常重要。”小杨说,创业教给他最重要的一课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现在回过头看,他觉得第一次创业的5个合伙人才是最靠谱的。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利益纠纷,大家都是一条心地埋头做事,无怨无悔。


后来他常常想,当初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如果团队不解散,而是坚持下来换个方向继续做,会不会成功?


接下来的几段创业经历越发让他觉得,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是多么可遇不可求。


“这几年创业虽然学到了很多,但是太累了,没有好好陪家人孩子,也需要弥补一些经济损失。经历了这么多事后,我现在想找个靠谱点的大平台磨炼技术,同时塑造个人在技术圈的知名度,暂时不会再考虑去创业公司了。”小杨说,先在大平台打造个人品牌,然后跳槽去创业公司极客邦当总裁的技术圈名人池建强的经历,给他接下来的职业规划带来了一定启发。


“那你未来还会再创业吗?”我问。


“为什么不呢?”小杨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已经尝过最鲜美的味道了,还能放弃吗? ”

创业资讯

推荐产品与服务

体系认证-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3号

   

京ICP备16051929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京B2-20190686

   

专利代理机构代码:16087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101082019043

   

代理记账许可证书编号:DLJZ11010820210015

0